目錄:可直接往下閱讀,或按標題跳到每一節。
不限於眼睛上的「見」
前一篇文章我在車廂中看到大叔的故事,那時我看到他是無禮貎的人,然後被他的行為刺激到,而且我覺得我比他有文化。我用了外形或者外相來看到 (只是)我的事實,這樣的看法就是我的「不正見」mithyā-dṛṣṭi。
DṚṢṬI – 知見的意思是不會受到任何外形上的干擾,而是對每件事的實相觀點。
知見的知道跟學識無關,見到後的所生起意見也不是由社會上的經驗累積出來。
知見是單純看到實相,很寶貴很純真的素質。

知見的目的,是我們能有真實的自我觀,看清這個誰,
這個誰才能去看見所有事。
不同級別的瑜伽行者心目中都只有一個問題 – “Who am I?” ,我是?
瑜伽是好濶的生活藝術,只要你由衷地問了這個問題,就係行者之路嘅始起。由起居到飲食至專屬練習方法都是瑜伽練習。
行者所求的不是一個答案,目的只是每天都知道誰在生活,每一刻是怎樣做。
The Big Question: Who Am I ?
「我是一個孝順的人」
「我是一個稱職的另一半」
「我是他們的上司」
「我是業績保持人」
「我是父母」
「我是老師」
「我是有 30 年這個經驗的人」
我是…..
城市生活中,每人都一定每天分飾着幾角,無可厚非。然而,你有無以為你就是呢啲岡位?
拿走你引以為傲的業積,你是?
父母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自己是不是同一人?
累積過的經驗是你的楷梯還是厚厚的包伏?
時間總會過,你什麽也不做也會過,這是自然定律唔關你事的其實。
時間唔係必然可以引證一個人嘅智慧,到底是路過了 30 年還是學習了30年,這可大分別了。
DṚṢṬI – 我是…
瑜伽路是不斷探究這一條問題,將唔屬於自己嘅野攞走,由淺到深無分大小的慢慢削去包伏,一路走,你生活上的轉變自然來,因為是在生活的人在變。
覺得自己在修練的人也更加要小心,好易中伏:
「我練了這個 4000 次」
「我唸了這個咒 10億回」
「我學了60000 小時的課程」
「我的班都是常滿」
「我的學生好喜歡我」
「我是這個達人」
「我教了 XX 年」
「我學了 XX 年」
瑜伽唯一一條問題就是 who am I,而在學瑜伽的路上反而不斷把這些過程背上肩,借瑜伽之名又再造一個身份不斷經營呢份比較心,法官大人,這不是讀屎片是什麼?
我們的看法才是所有問題的根。

Hatha Yoga 跟 DṚṢṬI 知見 的關係
我們的肢體是一個收集庫,一個很會儲存記億的外殼,我們現在所有的傾向,即是習性 (Samskara) 都是以不同形態的能量存在於身體各處,我們今天整個身體狀況都是不斷由這些記億所組成。Hatha Yoga 是純粹清潔劑。
不同程度的習性都存於我們的精身的能量系統中 (Chakras 脈輪),主要脈輪的失衡程度都反影到個人的個性。式子 Asana,呼吸法 Pranayama 和清洗法 Kriya 是喚發脈輪和舒緩神經系統的張力,把行氣運去失衡的脈輪和身體相應的部位,重建暢通的脈流 (Nadis),整體的進行清洗然後激活。靜坐 Meditation 是讓我們跟思緒上的習慣分離,靜坐是練習看到自己的起步練習。
以 Hatha Yoga 為起步的人,開始練習不久也不難會察覺到心情上的轉變,這是練習帶來的清洗作用。
能持續練習,行者會自然的自覺要是把修補的範圍擴濶,慢慢真正的向內走,向內找所有答案,找這個「見」。
沒有一步登天的 DṚṢṬI
逐步清理的過程也足夠能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世界不會因你而變,但你的世界會變。
名字或者意譯本身就不重要,不需要簡單複習化的,只要能跟足指示練習就可以。
而强行在式子中執著於眼睛望向一個方向而做成頸部不適,鎖緊眉頭的盲目跟隨一個「凝視點」,你覺得跟 DṚṢṬI 有無大關係?
相關閱讀: 梵文 Dṛṣṭi 的意思 (上) – 不是外在的「見」,不是凝視點。
古哲學例如《瑜伽經》不同章節出已列出過令我們「看不清」的 5 大個障礙:梵文:Kleasha,Poision / 煩腦:
- Avidya (Ignorance / 無明)
- Asmita ( Ego, I-ness / 我執)
- Raga (Attraction / 貪慾)
- Dwesha (Repulsion,resentment / 厭惡,嗔)
- Abhinivesha (Fear of Dying / 對生命的錯誤認識)
Kleshas 是人的自然野性,在另一個古文化佛教,Klesha 分為:貪,嗔,痴 – 三毒,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文字有時可以是學習的障礙,我們會把意思複雜化了。早前在 facebook 分享了幾幅圖我覺得很反影到 Kleshas 的。
也可以用我上一篇地鐵大叔的經歷,來看看我的「毒」。意思不難明,難的是實行。
在上一篇的車箱事件中,「我」覺得大叔很無禮,「我」覺得我跟他不同,「我」覺得我比他好。這不就是 Asmita 的我執?我們每人都有一個「我」,人家不按一個「我」的標準行事就是人家有問題。我執。
「我執」令我在車廂事件中看不過眼;
「我」自然而生氣的反應是習氣 Samskara。
相關文章:地鐵大叔那次
[pt_view id=”4f9aafe3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