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步的決定,會因為好多原因而隨時期而轉變,什至有時,順住流向的自然變化,連自己都要時間去接受。之前一直答人都是唔會開、唔想開,再過一段時間變成唔知,而這回真的開了,也不是因為一個「想」,沒有想。
這單位,是湊巧遇上,地點太方便我自己,到場時「感受」過可以就決定了,我亦無看過第二個地方。由見到單位到付訂金,就是兩天內。

目錄:可直接往下閱讀,或按標題跳到每一節。
名字的意念由來 – 家
瑜伽 Yoga 是融合的意思,貼近一點是回家的感覺。
不同人對家的感覺其實不是一間屋,都不是你前幾天例行公事的家庭飯,而是一堆記憶。
可能是兒時那單位的木酸味、可能是兒時飯枱上家人的吵鬧聲、可能是小時候家中常播着的歌等等,總之每個人都有一個特殊對「家」嘅情感。
你未必有好清晰的片段,但你腦海中的家,有氣味、顏色、聲音,是你自己獨有的。
家的感覺,苦的也是甜。



瑜伽不是「我」的,你來認識的不是我,而是認識自己。
所以取這名,亦以這作 logo。
Logo – Om 唵,是你的原本振動;
名字 – Prana 般那,是很深很廣的層面,也即是你整個生命形態。
Prana Yoga 般那瑜伽工作室,是「本來就這樣」的寓意。
(數月前開始的 Beyond Asana 工作坊,培訓手冊用上自己寫的般那做封面,是另一個湊巧,那時完全沒有這間瑜伽舍的概念。)
空間和道場的分別
一個單位,除了有賴外在的座向環境,和內在表相的簡潔化妝及”氣場管理”外,要把空間成為道場,是一次一次的練習、一次一次的為這空間製造記憶。
即是說,要有一種無形而實在的歸屬感、一個能穩住練習的氣場,是從到來的練習者一起經營出來。
任你怎樣粉飾,也一樣是要用時間去裁培方可以由空間變道場。
相關閱讀:空間是有記憶的:【Desha】在家人人可練的瑜伽法




什麽是生意的責任?
既然正式開宗,就有保守着這地方的責任。
所以一定是生意,不要騙人用 「瑜伽發心」就可以交租,這是癡人說夢話。
只是,生意一定要不斷擴大嗎?一定要每年增長幾多個巴仙才叫健康?是嗎?
健康生意有好多種,我的目標是細水長流,千萬不要給我大起,就不會有大落。
要穩住這個練習地方,是向信任你的學生交代,如果因為經營不善而無疾結束,就是自己的不足。
「穩定」是靠經營回來的成果,是靠按時澆水、吸大陽、靜養的所得。




有了穩定,才能迎接下一個「到時」
或許這一步會行到臨終,又或許再幾年之後我會光榮結業,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沒有打算,因為不到我打算,當日說過的「唔想開」也忽然生下了這場地,who knows what’s next?還想太多我就是學屎片和教屎片。
我只知道一步一步走,保持好軸心心就自然能迎接下一個到時。到時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