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可按標題跳到每一節。
初學者有個慣性,就是即使是做些耳熟能詳的式子時,都期望要看着示範,邊看着邊處理自己的左右手左右腳。我經常打趣說其實你不需要看實自己或我的左腳才知道你的左腳在哪的,對?所以不是任何事都是靠眼睛才知道的,怎樣用、什麼時候用眼也是一個慣性而已。
其實啊,放好形態後,繼續聽帶領就可以,你還有不同的領惑需要一起配合在每個式子中才是整體啊,所以我常說來到班房中,最重要是導師能看到你而提點你,不是你能看到什麽,否則你在家看 Youtube 或者在 Instagram 上跟着一個形狀擺還不是一樣?
瑜伽的內涵根本就不是硏究如何精微地把隻手板放在左腳則邊這回事。
【學習把能量歸向自己】Vijñāna 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梵文 Vijñāna 中譯是識,其實這些領惑都是被統稱了為能量 Energy。
在瑜伽科學和現代科學中,能量有很多層次,由淺到深的,有粗到微的都是不同能量的控制:肌肉是能量、內臟是能量、神經系統是能量、開心是能量、壓力是能量、種種思想和情緒都是不同領域的能量等等。
能量有正有負,即是說我們的習慣有良有惡。瑜伽的智慧涵蓋了我們所有功能,就是幫我們調教正負。
「識」是因人而變的,如何用,每人都有慣性,我們今天整個個性和身體狀態都是不同的慣性而累積出來而已。而我們的慣性上有良性有惡性。當然大多數的你我都是亂放我們個「識」,對人對己都是惡性。
適當地處理肢體力量而不是出死力,是由惡性習慣轉變回良性;
消化不良是機能上的惡性習慣;
易積壓是惡性習慣;
進食口味由濃轉淡是由惡性習慣變回良性;
改善肌肉功能重回正確的姿勢也一樣是習慣的轉變,等等,我們生活上不是每件事都是習慣嗎?
眼神是其中一個投放神、氣的「識」,也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接收的窗口。
那當然我們每人都有我們今天的慣性。
如何用對眼都是瑜伽練習,想浪費神氣還是學懂將神氣歸向自己身體是一個選擇。
所以在練 Hatha Yoga 式子時,什麽時候合上眼、合上眼後的視點、張開眼放鬆眼神、張開眼時輕輕望向一個位置,是導引能量的重要部分,也是直接影響着肢體狀態的一步啊。
眼神可以耗捐你的能量也可以導引能量回體內,你想要哪一個效果?
眼識的轉變也直接影響着我們對所有事的接收。
💡相關閱讀: ・梵文 Dṛṣṭi 的意思 (上) – 不是外在的「見」,不是凝視點。 ・梵文 Dṛṣṭi 的意思 (下)- 知見。誰的知見? 所以之前解釋過 Drsti 不僅不是解作 Gazing Point 凝視點,而不同式子中不同的凝視點也有不同理由,可能是導引體內能量,可能是調較頸椎或膞頭角度,但總之過度用勁盯實一點都不是凝視點的目的,也是一個眼識的浪費。
眼神說明你的一切 – 重整識身,向外看的境色自然就會不一樣
Monkey mind 自然會四處望、有事怕顯露出來或有有恐懼時會不停眨眼、張力大或偏執的人自然會眉心收緊、眼神都聚精在些無謂事、什至練習時會「啤實」張瑜伽蓆等等。
眼神都幫你在說話,所以身體真的是最誠實的。(而且眼神的處理跟脈輪和神經系統一樣是直接的關係。)
有種人在一堂後可以把課堂內不同同學做過的事娓娓道來一次,然而自己的體感反而就無,極其量是有點肌肉酸痛感,然後又會問為何自己無「感覺」… ,….那你們現在應該知道答案?
如果一堂都有這個慣性,試想一下在日常時對自己的專注力是多麽散亂。
再諷刺多一級的是這種狀態的人會認為自己這種散亂模式是「觀察力」。
你有無認識這樣的人?還是你是這個人?
所以練習將眼識收攝是好重要的瑜伽練習,亦都是其中一個以身練心的步驟啊。
每一次瑜伽堂後再張開眼時你的眼神跟上堂前的分別,你有察覺到嗎?有沒有好好珍惜那一刻的自己?
瑜伽班中練習收攝 – 內觀的起步
練習 Hatha Yoga 時控制眼神(眼識)、
細聽每一下呼吸聲(耳識)、
觀察氣息於鼻孔的流動(鼻識)、
放鬆牙根或者唱頌梵咒(舌識)、
觀察身體和覺察着身體跟地下接觸的位置(身識)、
思維導引呼吸方向(意識),
就是把慣性向外投射的能量歸向自己的起步,也就已經是非常好的內觀步驟。
現實生活好多令人分心的事,好多硬道理不是能背能寫兩句就有能力自然做得到。但好好練習,一次一次,每次當下的過程自然就是一級樓梯,你就可以自己一步一步地調節出屬於自己原本的意識和形態,把惡性習慣轉化成良性。
從一個慣性轉去另一個慣性不容易,但是按楷梯慢慢走就可以啊,所以不要再睇小瑜伽班中任何一個步驟了。
後記:有一個好靚的名詞,是形容一個修煉過程的狀態,若干年前師傳跟我提及過後就一直記住,也都是多年後才能再咀嚼到:—— 轉識 Pravritti-Vijnana 。
就是自然地把惡性轉回去良性,由一個慣性轉變的是「順轉識」,由本來未有的質素而慢慢培育回來的是「生起識」。你看?瑜伽的科學多細緻,所有事一早就列好了,不論你目前的階段是什麽,能按步學就一定有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