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氣的梵文是 Samskara ,也釋作因根,即所有事的根源。
意思跟 Habit 習慣接近,但當然從字面上我們都知道習氣好像是深層一點。我不是要大家背字學字,但這兩字我經常使用,那就拿一個親身經歷作 Samskara 習氣 很簡單的示範。
目錄:可直接往下閱讀,或按標題跳到每一節。
車廂中的大叔
數年前在地鐵中,門臨關上前有一名魯莽大叔起勢衝入車廂,衝到入車廂後還衝去搶座位,他完全無理會周圍環境,很野蠻地一直盲衝,然後他臨坐下時整個身撞向了另一位先生,這位先生比他高一個頭,身型比他健壯得多都被他撞到後退了,可想而知大叔的盲勁有多大。
我站在一旁把這個極度自私的行為完全看在眼內,雖然只是 10 秒 8 秒的畫面,心裏由大叔衝入車廂開始已在悄悄咒罵中,你會嗎?又或者如果被撞到的是你,你會有什麼反應?我們大概都知道我們會做什麽。
大叔真的很離譜,當我在默默咒罵中時,這位先生把身子站回後他竟然出手扶着大叔,面色從容還帶微笑地關心大叔有無大礙,大叔坐下後這位先生便慢慢站到門邊等下一站下車,神情仍然自如。我整個人呆住了,真的呆住了。
魯莽大叔的行徑被一般衝門人仕更浮誇的,而那一下衝撞是發生在電光火石一刻,先生的行為不可能是裝出來,他的反應是完全出於自然,而先生只是身穿上班服的 “普羅大眾”。我相信社會中有這種氣量的人多的是,也相信這不是第一次在我眼前出現類似畫面,但這天我的感受很深,心裏有把聲音「原來真的可以這樣。」。
之前的怨氣就這樣一下子變成極度慚愧,腦中一直卡了在這個情景。
說得戲劇法一點,這個先生可能是在《衰鬼上帝》中 Morgan Freeman 潛入民間的卧底耶蘇,又可能大叔是周星馳電影中的喬裝菩薩。總之這 10 秒 8 秒的情景給我的當頭棒喝就是這麽大。哈哈。
老實說,我一直站在一旁,其實,關我屁事?
什麼樣的人看到什麽樣的畫面
每天打開新聞每則頭條、公司裏的同事、下屬、老闆、家人、生活上每一個細節、讀書或者工作上的不順等等,總之令我們有過怨念的人和事,就是這件事的魯莽大叔。
我們總是把大叔放在眼內,把感受對號入座,這怨氣不是自己找是什麽?我們下一秒每一個抉擇,所謂正面的或者負面的都是由這層循環累積的經驗影響。
看到大叔衝撞畫面而出現了的厭惡 Resentment,這層以為是自然的傾向,就是我的習氣 Samskaras。
瑜伽要我們知道,問題不是在大叔身上。

誰是大叔?
你可能會說「明明他真的是不對」,在我們眼中是的,但他跟先生素未謀面,他不可能是故意攻撀先生的對嗎?我不知道先生的想法,但明顯地他一絲也沒有被大叔帶着走,他的行動告訴我,在他眼中大叔只是一個可能跌到的人。
而大叔也固然有他的理由去亂衝,衝撞固然不是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都有理由去做我們的「自然行為」?喂,我那時的怨念真的很自然的好不好。我們總有我們的傾向去做我們應為對自己好的事。其實啊,你和我也一樣是人家眼中的這個大叔。
人家做的事是不是在攻擊自己,是我們百分百的自由選擇;
我們的應對,也是我們百分百的自由選擇;
事情的形態是好是壞,不是我們自己單向判斷的,這是接收者的選擇。


Yama 和 Niyama 是由內而發的日常
在八支瑜伽中的首兩支 Yama 制戒 和 Niyama 遵行,意思分別是不應對外做的行動及要做的行動。話需如此,但很多人會硬性跟着這兩支共 10 項的戒律,其實這不是八支瑜伽或者瑜伽的本意啊。
經過瑜伽練習的清洗,習氣逐潮瓦解後行為上出現的自然變化才是練習目的。
瑜伽不是要我們裝出先生的行為討社會歡心,瑜伽練習是讓我們學會看到自己不同的層面而逐步瓦解。
車廂事件中,雖然我只是一碌木的站在旁,但那一刻也連第一支的第一戒 Ahimsa 已做不到。
Yama 制戒
- Ahimsa 慈悲,不傷害,不殺生
- Satya 誠實,不妄語
- Asteya 不偷竊
- Brahmacharya 不邪淫
- Aparigraha 不貪欲
Niyama 遵行
- Śauca 潔淨
- Santoṣa 知足、謙遜
- Tapas 苦行
- Svādhyāya 自省
- Īśvarapraṇidhāna 敬神
吃素不等於是 Ahimsa
Yama 第一條戒律 Ahimsa 的中文意思是慈悲的精神,很多人以為吃素就是在跟守 Ahimsa。不是啊。
Ahimsa 不傷害的核心意思是在任何處境都能對自己沒有傷害性的念頭,是先從自己的心念修起而不是硬跟行為的。
你有無計過自己每天出現過幾多次 Resentful thoughts ?可能是上網時、可能是另一半無把廁版放好時、可能是看記者招待會時、可能是見到同事/老闆/下屬又做了什麼時。每次出現這些情緒,第一個影響的不就是自己嗎?Ahimsa 的不傷害和慈悲的是由自己做起,什至看不到大叔撞到自己,只看到他需要幫忙。
能做到慈悲心 / 大愛 compassion,是因為自己本身就沒有一點恨在心。
由心性習氣開始修,不是要我們記着不要搶座位,而是要我們不會被任何外來事帶走自己的平和,才可以沒有高低的看眼前任何事,眼前的大叔就是一個就跌到的人而已,能扶就扶。
屠夫上師的故事
看過一個短故事挺有趣,簡意是在古印度時曾經有一位修行人一心向一位瑜伽大師拜師,遍尋下終到了一個屠夫門外,他以為他走錯門口。他親眼看着這個屠夫一刀一刀的在分割枱上的肉,他很愕然這人怎會是自己一心想追求的師傳?屠夫看到他,能說出他是什麽人也知道他的來意,修行人的好奇心就更大。坐下後他忍不住問這位屠夫:修練人怎可能做屠夫?「這些動物是逃不了成為食物的,我不做他們也有其他屠夫處理。我在處理的時候我很感激他們的犧牲,我會把他們的傷害減到最低。其他屠夫不會這樣做,我不想看到這些動物受到更多的傷害所以我刻意選擇擔起這份差事,我想給這些動物最好的處理方法。」
💡Seva 無我、無私的服務,即是把「我執」放下的行動,是削除習氣、的修練。 相關文章:【瑜伽修養】 Seva 的意思 – 瑜伽導師的操守

Hatha Yoga的清洗
在瑜伽觀中,習氣是不同程度的張力存了在我們整個人中,不只是肌肉的崩緊,張力也存於我們的思維。Hatha Yoga 的一切練習都是清除我們內外的張力,針對的是利容體內脈流、氣鎖配合式子等等,清走囤積的事、把有用的精氣集中回適當的位置。
精神散亂的人很難安坐,很難有耐性給自己沉澱停下來,頭腦內就像一杯茶不斷不斷地被攪拌,那怎麽有可能看到什麽是雜質?看都未看到當然清不到,你還會以為這個攪拌狀態是正常的。
能定下來看清自已,才可以好好往內修補,這個過程就是內觀 (梵文:Vipassana)。
內觀練習不一定是坐上半天的,在現代瑜伽班如果有合適的編排,式子課也是打開內觀練習的訓練。
你應該有試過在瑜伽堂後的大休息,腦海和整個肢體比平常睡覺更加平靜?
有時完成了某些呼吸練習或者特定式子再坐下時,不僅是肢體,連整個頭部都像剛剪髮後一樣輕盈?
即使這些出現過的平靜或者輕盈可能只會維持幾小時,或者幾分鐘。
練習完的平靜,是因為本來怕別人的目光、覺得人家誤會自己、很想證明自己、討厭那個同事、不能原諒家人幾十年前某件事等等我們這些慣性定形判斷和記憶,那一刻有一個暫時的釋放。那刻你根本沒有再在意這些事,也是那天最純真的時候。有時我會形容這種感覺像「想嬲也忘記了怎樣嬲」。
恆常合適的練習,這個狀態就自然能延長,什至成為我們新一層的自然。
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搶座位的大叔出現,但你看到的會不一樣。
Ahim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