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經》中在不同章節提及過我們意識層最清徹的素質,這個最自然清徹的素質細分成 8 個領域 – 八支瑜伽 。
八支瑜伽是意識層的自然層遞,是我們最天然的階段,這八個階段是一個自然。
八支的表面意思其實一點也不複雜:
水是一種自然元素,不是合成品也不是可研發出來的自然元素,要把海水轉化成對身體有益可飲用可滋養生命的自然水,就必須把海水的表面垃圾清走,然後過濾掉鹽分,再把長期滋生出的微生物抽走才行,對?
同理,八支瑜伽是我們意識的自然元素,而現在的我們是海水。瑜伽練習是把我們的習性清除而回到八支的自然。
梵文 Asana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姿勢而已,只是同一個字用在不同界別上的意義就不同了。
Asana 在《瑜伽經》中的意思
《瑜伽經》中的 Asana 是一個平和而無不悅的狀態,是能維持於長時間靜止而完全和諧的姿勢。
八支瑜伽 8 Limbs 是「層遞」去的 8 個意識階段。
當對外的行為 (Yama)和內在心性 (Niyama) 都已清理得透徹,意識是處於這兩層自然之後才會有第三支的 Asana。
第一支: Yama 制戒
- Ahimsa 不傷害
- Satya 誠實,不妄語
- Asteya 不偷竊
- Brahmacharya 不邪淫
- Aparigraha 不貪欲
第二支: Niyama 遵行
- Śauca 潔淨
- Santoṣa 知足、謙遜
- Tapas 苦行
- Svādhyāya 自省
- Īśvarapraṇidhāna 敬神
一條肌肉的拉張感都沒有即是Yama 中第一項的 Ahimsa,身體完全沒有傷害性的感覺,一滴强忍念頭都無的狀態即是Niyama 中的 Santosa 知悅、知足。
所以 《瑜伽經》中的 Asana 是外在身及內在身完全融和才能有的自然狀態。
《瑜伽經》第 2 章第 27 節的原句: Prayatna-shaithilya-ananta-sam-a-pattibhyam By loosening of effort and by meditation on the serpent ananta, asana is mastered. 不用勁的自然靜止,心是處於無盡 (ananta)
Hatha Yoga 的角色
在一個瑜伽班的課堂中,每次練習後可能有一殺那的平靜,是練習時的編排及清洗過程得宜的效果,這時是有可能達到 8 支瑜伽頭幾層的自然的,可能會有一殺那的這個無形無恨,無痛無慾的常悅 Asana,即使只是一瞬間(因為很快我們又被生活上的慣性張力拉回舊有習性中),這是 Hatha Yoga 或者瑜伽法的作用和實在功效。
然而我們練 Hatha Yoga 或者不同瑜伽法,目的是令我們能回復八支瑜伽的狀態,希望那一瞬間的輕悅廷長,慢慢讓我們的意識和肢體逐步演化出新的習慣,慢慢回復到自然(8支瑜伽),使海水最終變回天然水。
相關文章:
・【Samskara 習氣】不吃肉就是 Ahimsa 的不傷害和慈悲?
・【What is Yoga?】Hatha Yoga (一) – 瑜伽是意識管理的旅程
仍有微生物的海水終究還未是自然元素的水,《瑜伽經》中這個 Asana 不可能扮出來,也不可能硬性跟的。
讀到這裏,相信你都會清楚多一點,不論我們練習的式子有多難度高、不論這天我們已經練足了 84 個 Asana 式子,也不是在練《瑜伽經》中的第 3 支啊。
所以「我是練 8 支瑜伽中的第 3 支」或者「 Hatha Yoga 是 8 支瑜伽中的第 3 支」這類說法是不正確的觀念,不要再這樣說了,也不要再這樣教了。
瑜伽的目的本來不複雜,瑜伽的教導無非教導我們的本來。人人都是慢慢練,初心純正,播着正確種子而成長上去的練習領域可以很廣濶,相反,拿着稍有不正的觀念而走的不僅只有冤枉路,海水不但未清到而且還繼續積垢,何苦?
(下編續)Hatha Yoga 的瑜伽式子 Asana – 3 脈 7 輪 5 身層
我們都知道瑜伽式子跟運動的分別,現在也知道練習瑜伽式子不是八支瑜伽的第三支,那到底致伽式子是怎樣做的?

在瑜伽學中,我們有 5 層身驅,所有內臟、肌肉、神經系統及器官等所有現代科學及西方醫學所涵蓋的物質層面都只屬第一層。
最外的一層又稱物質層 / Food Body / 粗身, 是我們能掌控的身驅;
深入一層的是氣息身 Prana Body,經由我們的氣息(呼吸)掌控;
接著的是意識身 Emotional Body,經由我們的思維控制。
每一個瑜伽式子都是必須同時使用這 3 個層面去處理的。
下一篇會簡略講一下 3 脈 7 輪在瑜伽式子的關係,和這 3 個身層的關係。
續。